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

2023-11-15 本站作者 【 字体: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

走进广府古城

今天是4月16日,我们要结束太行之旅了。利用上午的时间参观著名的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0多公里的永年洼(华北第三大坳陷)中心。被称为广府古城,名副其实。战国时期,毛遂(战国赵武灵王之子平原君赵生的客人,公元前285年- 228年,毛遂举荐的故事就是他)是封地,今天这里有毛遂的墓。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城建都,长夏。明清时成为直隶广平府,故简称广府。

车在广福专线上向北行进的时候已经远远的看到了古城的南门。突然在鲁东发现一处杨鲁禅故居。因为我年轻时学过太极拳,所以我知道杨鲁禅是杨泰太极拳的创始人。赶紧动员战友们停下来,千万不能错过遭遇战。

我学太极拳是因为1982年我在人民大学读书,当时上体育课。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2)

杨璐婵故居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3)

太极广场的杨鲁禅雕塑

内容是太极传。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是陈家沟第九世陈(紫祖庭,1600-1680)所创。陈以《易经》为基础,结合经络理论和养生指导理论,博采众家之长,创编了太极拳“太极”命拳。太极拳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杨式、吴式、孙式、吴式等流派。太极拳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中国传统拳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和阴阳辩证法为核心思想,集养性、强身、搏击、搏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次常务委员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太极拳虽然门派众多,但也离不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太极拳的共同流派是陈和杨。我们当年研究的24式和48式太极拳是在杨太极拳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没想到40年后还能去拜访杨式太极拳的祖籍。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4)

杨璐婵(1799-1872)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5)

邓小平题字

杨律禅故居占地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分两个院落。传统青砖房主要由茶棚、客厅、客厅、武馆组成。现在它被开放成了一个展览室,展示了许多照片和文字资料。现为海内外太极拳弟子和太极拳爱好者寻根祭祖、拜师学艺的神圣殿堂。从介绍中我们知道,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鲁禅(1799-1872),在道光年间花了二十年时间,到了陈家沟(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习太极拳的精髓,坚持下去,入门失败,千变万化,难以捉摸,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杨鲁禅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陈式太极拳,而且作为弟子在北京传播。从此,太极拳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从不为人知到广为流传。后来,他的儿子杨健侯,杨半厚和他的孙子杨成福修理和成型,形成了最流行的杨式太极拳。业内的说法是““”。谁能料到陈家泉在豫北,却要看冀南的杨家川。太极拳的发展顺序是:陈王庭-陈如心-陈大鹏-陈山治-陈王兵-陈长兴-杨璐婵。

资料显示,广府先后被评为“中国太极拳故里”,“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全国简化太极拳推广先进单位”。太极拳的练习者有42万人,永年在太极拳学习的外国人平均超过10万人。“太极+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了永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6)

广府古城东南角楼

从杨鲁禅故居出发,在开放时间之前,我们向右行驶,来到一座石桥,就在古城的东南角,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城周边的水乡美景。只见城楼倒影,稻苇茂盛,小河尖,呈现出一派水乡碧水、风荷、鹅戏、鸟鸣的景象。是北方少有的江南水乡。这时,景区开始工作了。南门外的广场上,聚集着十几辆小型游览车,带着顾客前往景点。为了节省时间,多看几个地方,我们也决定坐游览车。上车后,我们到达了城东第一景点坎罗吉。

坎罗吉位于广府古城东莞以南300米。是河北南部著名的千年古刹。据史料记载,阚罗基创建于北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桑,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此地是南洋公主、中国女观音杨枝观音的诞生地,称为白草寺。当时,南洋公主,杨迪的第三个女儿,不满她父亲的暴政,所以她在这里剪了头发,并使用她祖母的法定名字苗山。杨迪皇帝得知此事后大怒,烧毁了白草庙。南阳公主苗山,被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所救,押送到井陉苍岩山隐居。佛教在唐代兴盛,白草寺得以重建。到了明代,该寺再次重建,改名莲花寺,后改为坎罗吉。民国时期,寺院都在当地土匪的混战中毁于一旦。2006年,坎罗吉恢复建设,2014年,坎罗吉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

游览车停在宽阔的广场上,回头一看,发现坎罗吉的三孔琉璃山门就在眼前。后来才知道,大红寺门上的牌匾“ Kanroji ”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印的。寺庙建筑呈花园式中轴线对称布局。位于中轴线中间的是正殿区,包括山门、钟鼓二层、天王殿、大雄宝殿、藏博物馆。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7)

穿过建筑,东面有观音圣济殿、客堂、东寮房、斋堂。西区有般若讲堂、洗疗房、禅堂。八功德水和走廊环绕着主厅区域,与东西区域融为一体。园、花、亭、榭、桥、廊一应俱全。天王庙的四柱三层双层黄琉璃瓦金碧辉煌,里面的佛像用樟木彩绘镀金。因为庙里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的保护神,韦陀菩萨,四大天王,所以门两边的对联是:肚子大了可以容纳天地,一张嘴就笑过去,笑现在。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8)

天王殿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9)

释迦牟尼殿

国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非常大。虽然也是双层黄琉璃瓦屋顶,但一楼十柱九室,二楼八柱七室。大厅中央供奉着三世佛像,全部由铜制成,并镀金。每尊雕像高七米,重五吨半。其他佛像都是用樟木彩绘镀金的,周围的壁画也很漂亮。

最后是佛经楼,也叫五方佛殿。大厅的楼下是供奉五方佛的,楼上是收藏佛经的地方。五方五佛高5米,樟木制成。值得一提的是,佛经楼虽然建在后面,但建筑风格非常新颖。在整个大厅的中间,两层楼都向前突出。建筑平面形成六个角。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0)

佛教知识的普及

寺内游客不多,环境干净整洁,四周碧水参天。虽然这座寺庙已经开放九年了,但所有的建筑和设施都和昨天建造的一样。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游客路过的地方都有很多佛教知识解答。怎么叫和尚?一般人答不上来。下面是答案。离开坎罗吉,带上我们的。

旅游大巴开始进入市区。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1)

广府古城规划

古城周长4.5公里,城墙高10米,厚8米。可以在城墙上赛马,据说绕一圈要两个小时。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在30多个街道。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代增至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知府陈娃动员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土城建成砖城,四门有塔,四角有角楼,876堵叠墙。独特的是,四门之外还有一座瓮城。古城内有两座瓮城,六座城门,东有洋河门,西有保和门,南有阳明门,北有镇远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坳。城河辽阔,地势低洼,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从北门(镇远门)坐车进城。从北街往南,在吴佳大院门口下车,再往里,就是步行街,不允许上车。

城隍庙、天王庙、火神庙、半城庙、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老街、餐馆、酒楼、杂货店、商业聚会。有30多条街道,分为4条主街和8条小街,72个小弯。以前无数。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2)

牌楼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3)

广平衙门

被指出后,我们沿着东大街向西走,我们到达了不远处的政府办公室。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4)

龚升明杰十方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5)

富雅唐铮

据史料记载,广平府是历史上济南南部三大名宅之一(明代济南南部三宅,又名顺德府、广平府、大明府)。位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北端,面向南大街,建筑规高。府衙建在唐初夏王窦建德所建万原址上。据明代嘉靖《广平府志》记载,府衙原址日期不详,只知元末毁于大火。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府史昭重修。万历十五年、崇祯九年,知府蒋、、程世昌重修。自清朝以来,有十五个知府修复或增加了其他建筑。民国十七年,县令许重修。重建后,政府办公区占地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19个院落,160多间房屋。建筑格局与中轴线对称,最南端有仪门。仪门两侧,按照“左写右打”的传统,依次排列着府衙六部,东边是官、科、礼,西边是军、刑、工,与朝廷六部相对应。广平府署正殿是整个政府的核心机构,是知府迎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场所。只是今天这里展出的东西除了建筑之外并不多。然而,几个横跨东方的专业展览弥补了这个遗憾。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6)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7)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8)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19)

显示信息

逛完政府总想看一看这座古城,就没回去找游览车,直接沿着南街逛了一圈。对了,还买了广府特产南塘,烧饼等。,不知不觉来到了南门(阳明门)。出了城,回头看,看这美丽的古城,“四面水,3面柳,一城半城,”湖的景色。真的有点意犹未尽。与正定古城相比,虽然知名度略低,但仍以“太极圣地、北方水乡、”千年古城独树一帜,让来此的人久久难忘。

作者简介

走近太行山(六)作者//焦守田(樵夫)(图20)

作者是一名樵夫,本名焦守田。1950年出生于北京顺义县。1971年至1976年在原铁道兵十四师给水营服役。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员,高级经济师。先后在公社、县、北京从事农村经济改革和管理工作。2012年退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前线》杂志等各类报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工作后喜欢阅读和写作,出版过《培养现代农民》、《读故事去香山旅游》、《张堪太守》等专著。

艺术经纬:享受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