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什么时候过的世(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有哪些作品)
2023-11-2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1979年9月的北京,一如既往的秋高气爽,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却驱散不了萦绕在某病房的寒冷和悲痛。身患绝症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早已陷入弥留之际。
他挣扎着握住妻子的手,虚弱地嘟囔着:“等我离开...我所有的个人遗产都将无偿捐献给国家...”
没等他说完,老人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泪水悄悄地从他妻子的脸颊滑落。她拉着丈夫冰冷的手,向他保证:“别担心,我会替你完成你最后的愿望。”
这位女士在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后,默默整理了丈夫生前的所有捐献,交给了国家。这位正直的老人就是鲜为人知的现代乡土作家周立波。
01、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08年,周立波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农民家庭。他的原名是周,笔名是李波,取自英文单词“ Freedom ”的谐音,寓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周立波的父亲是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6岁时,他被父亲带进教室学习启蒙知识。8岁时,正式成为周家私塾的学生。
1921年,周立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小学;三年后,他进入长沙市立中学。然而好景不长。““马日事变””的爆发使周立波的学校停课,他被迫辍学离开长沙回到故土,在县城小学当老师。
当时,革命思想的浪潮席卷了中华大地,知识渊博的周立波也深受影响。在他教书期间,因为公开散布对反革命分子的斥责,引来了县团防局长的不满和追查。幸运的是,小学校长亲自为周立波担保,这使他免于死亡并逃脱。
1928年,周立波为躲避反革命分子的杀害,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第二年秋天,他被江湾劳动大学录取,成为一名经济学学生。
但由于他多次不服从学校的规定,参加革命活动,对学校不满,导致他在1930年被学校以“行为不检,”为由开除学籍。同年,周立波回到了他的祖国。
4个月后,他再次冒着严寒回到上海,与好友周扬一起翻译苏联小说和论文。1931年秋,在同学的帮助下,周立波进入中国国光学会当校对员。第二年,他因参加工人罢工并张贴罢工宣言而被工头送进监狱。一个多月后,被伪高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
监狱的艰苦生活没有浇灭周立波心中的革命火焰,反而使他更加顽强不屈。他拒绝与所谓官方勾结,惹怒敌对分子,被迫送至反省院继续服刑。
1934年,周立波被保释出狱。同年,他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开始走上用笔批判敌人,用文学支持革命事业的道路。
1935年,周立波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联秘密刊物主编,与王叔明等人共同经营《文学周报》。
在上海历尽艰辛后,他坚持向世界展示一个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革命者应该是什么样子。周立波很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未来有多艰难,但他无所畏惧,怀揣革命梦想,奋力前行,把生死抛在脑后。
02、一位冲在前线的战地记者:他不顾生死,坚持与战士们同行。在沪期间,周立波长期自学英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和理论著作,并从前辈的思想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那条路”,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有利的伏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立波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革命号召,加入了“文艺战时服务团”,和左联的同事们一起走上上海街头,为革命事业募捐。9月,战火蔓延到上海,周立波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安排下第二批离开了这里。
途经Xi安,他接到中共领导的指示,陪同来自美国的女记者史沫特莱一路来到山西八路军总部,开始了他近10年的记者生涯。
在前线,跟随史沫特莱采访了朱德、彭和任,并发表了一篇关于彭在《新知》中对抗战形势的论述的文章。
斯梅德利
同年年底,他再次陪同美国上尉埃文斯·卡尔森作为翻译,走访了距离2500多里的晋察冀大部分地区,对刘伯承、许等中共将领进行了短暂的采访,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被各种杂志发表。
1938年,周立波回到八路军总部,再次见到了朱德。随后,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安排,前往汉口写作,将以往的战地报道整理成书,命名为《战地日记》和《晋察冀边区印象》出版。
一个多月后,周立波陪同苏联记者来到国民党总部和新四军皖南军部。11月调到八路军办事处,在周总理手下工作,听从总理的任命。他随廖沫沙赴湘主持恢复田汉主编的《抗战日报》。
廖沫沙
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周立波做编辑,整理稿件;一边做记者,一边到处收集各种采访稿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把年幼的儿子送到孤儿院寄养。幸运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抗战日报》在当年年底恢复出版。
在此期间,周立波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抽空深入湘西,亲自了解和调查湘西的抗日运动和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完成了《湘西之旅》、《雾中湘西》等作品。
1939年,周总理派周立波到桂林主持《王久日报》的编辑工作。周立波很方便地参加了当地文艺界的抗敌筹备会,并成为委员会成员。同年11月,周立波回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文学系和世界名著导读班任教。
鲁迅
当时,陆毅学校的物资非常匮乏,教学环境也很简陋。但周立波凭着一颗强大的心,设法教完了鲁迅的《阿q正传》和《红楼梦》,还讲了高尔基、普希金、果戈理等俄国和欧洲重要作家的作品,为陆毅的文学课程打开了一个世界文学视野,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自己的文学观念。
比如,在谈到莫泊桑的《羊脂球》时,周立波是这样分析的:“生活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要有选择地去切割,因为‘现实不真实’;我们要展示生命是什么,生命应该是什么,生命将会是什么,改造人类灵魂的境界。”
这样的革命观点和思想似乎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周立波形象:他的现实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他可以吸收其他的艺术思想和方法。
1941年,周立波加入了“草俱乐部”写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同年,周立波根据自己在监狱中的经历,写了一系列关于监狱斗争生活的连续短篇小说。
三年后,周立波被调到《解放日报》,志愿跟随三五九旅南下,建立湘粤赣抗日根据地。他的到来受到了旅长王镇的热烈欢迎。途中,周立波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在万里之外走了1.5里才到达目的地。
他拒绝了士兵的特殊照顾,像他们一样背着背包徒步行走。为了不掉队,他拄着拐杖,忍受着脚底水泡带来的疼痛。同时,他让前面的战友在他的背包上缝一块白布,这样他就能在黑暗中找到指路人。
晚上露营后,其他士兵都休息了。只有周立波还在忙着布置灯光,记录行军和战斗情况。王首道称赞周立波:他是钢铁般的文学战士!
王首道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周立波回到湖北,担任《中原报》和《七七报》副社长。1946年,他到汉口从事翻译和记者工作。
同年调任人民之声副总裁。在此期间,周立波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南方的故事》,记录了南方的斗争生活。10月,他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并深入农村会见贫困农民。
这次特殊的经历触动了周立波,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1948年,周立波的第一部小说《风暴》问世,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农村的阶级斗争和几千年的封建束缚,预示着周立波的文学创作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程。
03、深入山村的乡土作者:他用余生描述了大爱无国界的壮举。解放前,周立波翻译了大量作品,获得了丰厚的稿费。然而,他没有享受生活,而是把钱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于左翼联盟刊物的工作,另一半用于救济被贬到上海的文艺青年。他很大方,只要知道谁有经济困难,都会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
有一次,周立波收了600元稿费,除了补贴出版费用,还寄了20元回老家赡养父母。剩下的全部公开放在桌面上,让缺钱的朋友自己拿。
新中国成立后,周立波成为陆毅学派研究室主任,生活和工作都很稳定,但他仍然节俭,保持着朴素的作风。
一次,去邮局寄信的周立波遇到了一场大雨。为了防止八成新布鞋被雨水损坏,他脱鞋赤脚行走,不顾干部身份,让人惊叹和敬佩。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刚刚获得史达林文艺奖的周立波将全部奖金捐出,用于购买“鲁迅”飞机,支援赴朝士兵。次年,他再次捐出稿费,为志愿者购买有用的书籍和报纸。
1955年,周立波放弃了稳定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益阳农村工作。他和农民住在一起,在地里捡柴禾和植物,从不抱怨。
农闲时,周立波会去看望农民,和老人、妇女聊天,聊家常,听农民吵架,把农民当亲人,津津有味地记录下最真实的农村景象。
在写《农村巨变》的时候,他和作品原型邓一亭有过很深的接触。得知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后,周立波特意从北京给他带去了虎骨酒。邓家养的猪病死了,特意买来小猪安慰邓怡婷的妻子。
邓怡婷的儿子因为经济困难,想放弃学业。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少年给他参考书和日记,鼓励他继续学习。
益阳山村有两个贫困农民。周立波每个月给两位老人寄去5元生活费,不间断地赡养他们。
在那个特殊时期,周立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1975年,周立波病倒了,得以走出监狱,回到首都接受治疗。1976年10月,他听说“曙光降临”,他强撑着病体写了一首诗,庆祝“光”的到来。
1977年,周立波重获声誉。1978年,他因癌症住院,湖南省文联专程去看望他。周立波拿出一张单子和3000元钱,委托文联继续帮助他资助益阳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直到百年后。
周立波说:“我的钱来自人民,我自然要为人民所用。”他无私奉献描绘出大爱无疆的壮举,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
猜你喜欢
521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戒指的戴法和意义是什么(图文)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胃胀嗳气,脾胃虚弱,咽喉堵塞的福音,试试这杯焦米汤!
寸头有哪几种 寸头有哪些风格
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是什么
季节月份划分
秦始皇建兵马俑的原因
“最佳晨练时间”出炉!研究证实,早上这个时间锻炼会让中风、癌症和肥胖远离你!
憨批表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