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在哪(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哪)
2023-12-07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杏花村"在哪?
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
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麻城市岐亭镇杏花村
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
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
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九汉麻联络线旁,民风淳朴,好客多礼,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枚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古镇歧亭旁。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亦亭县,梁畦歧亭县作(为十分蛮县之一),“古亦亭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阳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坡、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陈季常隐居处。”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为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有证。请看《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此过杏花会。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正是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家”的,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三)载,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这种醇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据《复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后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里,并于杏花村驿避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这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电影名:杏花村
导 演:王志杰
编 剧:母致 南怀容 杨淑琴
主 演:李瑞芳 吴德 解冰 焦瑞霞 贺林
上 映:1983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
杏花村 (1983)故事梗概
眉碗腔
八十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早晨,陕西某地的杏花村生产队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生产队长冯二强为新房的落成举行庆祝仪式。这时,冯二强的哥哥冯大强却在为儿子根田结婚没有住房而发愁。大强认为除了厚着脸皮向二强借房以外别无他法。妻子文英坚决反对。大强又急又气,最后还是不听妻子的劝阻到二强家借房去了。结果,房没借成,反遭弟媳玉琴一顿尖酸刻薄的辱骂,气得原来住在二强家的老母冯大娘也含着泪水随大强走了。当时的杏花村,因为生产队长冯二强拒不实行生产责任制,整个生产队还是在吃大锅饭,而且越吃越穷。得到只是少数"灵虫虫"。为此,原县委书记、曾在杏花村蹲过点的韩云亭特来找二强商议解决的方法。韩云亭是二强的大舅,知道家中因借房而引起了风波,批评了二强。最后,二强不得不同意将新房中的一小间借给了根田、杏花办喜事。婚后第二天,玉琴借故当众大闹了一场,辱骂了杏花。杏花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桃岭村。由此,根田、文英都责怪大强,说不该去低三下四地借房。大强抱怨自己没本事,拖累了孩子和家人。杏花经过思考,返回杏花村。正好韩云亭来宣布杏花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大家满怀希望,干劲倍增,但二强等人却不肯善罢甘休。正当大强和乡亲们喜庆丰收,吃开园瓜的时候,牛铃奉二强指令宣布"全部农作物收归集体拉平分配",又引起一场"瓜田风波"。二强在风波中丢了队长的职务。群众推举文英当队长,文英挑起了这副担子。韩云亭又以自身的经历,做二强的思想工作,使二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文英不计前嫌,诚恳帮助二强,使二强一家人认识了错误,决心痛改前非。冯大娘一家人团聚了,杏花村的面貌改变了,人们高声欢唱党的富民政策,大家沿着党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
杜牧诗中杏花村如今在哪里?
每年快到清明时节的时候,在农村一些种满杏花树的乡村,我们总是能够闻到阵阵杏花香。然而,一看到杏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著名诗人杜牧的杏花村这一首诗中的牧童遥指杏花村。那么我们著名诗人杜牧诗中所写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哪里呢?杜牧诗中所写的杏花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说法。在目前,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有三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是在如今的山西省汾阳县,第二种说法是杏花村是在我国安徽省贵池县这一个地方,第三种说法是杏花村指是江苏丰县城。这三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而且看起来也似乎十分的合理。
一、山西省汾阳县
杜牧杏花村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杏花村,有人认为它是在我国山西省汾阳县这一个地方。然而,它们之所以会认为杏花村就是在山西省汾阳县这一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时候,汾阳这一个地方产出的汾酒非常有名。这与杜牧诗中询问酒家在何处是相呼应的。
二、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诗中描写的杏花村也有着第二种说法。有人认为杜牧所描写的杏花村在我国安徽省贵池县城西一个地方。他们之所以认为杜牧所描写的杏花村是在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杜牧在八四四年的时候就曾经安徽省贵池县这一个地方当刺史,并且当时安徽省贵池县长期有一块地方就种有杏花村,而且这个地方也酿酒。
三、江苏丰县城
关于杜牧诗中描写的杏花村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它是在我国江苏省丰县城东南某一个地方,他的理由是因为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写到自己根本就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另外,诗中所描写的环境跟历史上的江苏丰县城的环境也是吻合的。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现在的哪里?
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才是杜牧的杏花村。当年就是杜牧想喝酒了,想要去找一个好找地方去喝酒,结果就找到了这个杏花村。现在这个杏花村真的是非常的有名,就是因为杜牧这首诗。
小时候在小学中学到了这个课文,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喝过酒,但是感觉这首诗是一首好诗,念起来朗朗上口。不知道里面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是自己喜欢就非常的好,平时的时候就是喜欢念一下装一下逼,尤其是到家中长辈要喝酒的时候,自己就念了这一首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然是被家中的长辈嘲笑了一下。这个小屁孩还在自己面前装打算,真的是年轻人啊,实在是太搞笑了。说实话,当时我也想去喝酒,这个酒刚好就是人们所说的杏花酒。我就眼巴巴的看着长辈们在家里喝着酒,就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一口又一口的,后来他们发现我眼馋。
我心里暗想,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尝尝这个著名的酒。虽然家里人不让我喝这个酒,但是那一天非常高兴,你是让我拿筷子沾了几下,让我尝一下味道,不然总是这样眼巴巴的也不好看。可是我尝了以后,却发现味道不怎么好,喉咙都辣的要死。赶紧吃了几口青菜,喝了几口冰水才好了些,头都有点晕就赶紧去睡觉了,以后再也不敢喝这样的酒了。
但是我家里人说,这酒还是蛮好的,就是有点不怎么正宗,要真的去吃好的酒的话,就应该去杏花村走一走。等有时间出去旅游一下,上那里去买几瓶酒,回来让大家一起尝一尝。但是我一直都在摇头,我才不想吃这样的酒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所指的杏花村,在如今的哪里?
牧童遥指杏花村所指的杏花村,有说在山西的汾阳,有说在湖北黄州,有说在安徽的贵池,众说纷纭,有人说杏花村只是指杏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没有特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诗中的杏花村有人猜测是山西的汾阳,因为很早之前这里就因为杏花酒闻名,历史上,又得到过很多诗人的赞许。不过,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杜牧到过汾阳,他只去过太原,有可能途径汾阳。
另外,还有人猜测杏花村在湖北黄州,因为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所以杜牧曾经去过也不足为奇。而且在杜牧的《题木兰庙》中可以得知,他要去木兰山,必定经过了杏花村。
第三种说法是安徽贵池的杏花村。有人认“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江南气候,所以不可能是山西,北方的清明时节应该是干冷的,只能是南方,于是就定在了贵池。而且,贵池的杏花村也出现在了其他的文献古籍中。最重要的是,杜牧曾经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顺,去杏花村喝酒,说起来没有一点毛病。种种迹象都表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就是贵池的杏花村。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多年来,对于“杏花村”的争议一直都在,有人认为可能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那个杏花村,只是杏花深处的村庄,并没有具体指哪个地方的杏花村。面对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是一种可能,毕竟没有人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大家都是在猜测而已。其实,话说回来,杏花村究竟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
唐代诗人杜牧写出了关于清明的山水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清明》。诗中出现了一个地名,那就是杏花村。但是这个杏花村在哪呢?安徽省和山西省一直争论不休。
安徽池州和山西汾阳是两个不同的城市,本来大部分人认为两个城市不会出现太大的纷争,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汾阳和池州竟然会因为杜牧的一首诗争论不休。
那为什么安徽池州说杏花村在这呢?
池州南边有一个叫做杏花村的小村,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发现历史记载中的许多内容都表明杜牧曾经在安徽池州做过官。更何况杜牧在池州度过了两年生活,这也导致杜牧非常熟悉池州各个小村落,因此才写出了名扬古今的诗句。
杜牧在诗中描写着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以让人们想起梅雨时节的江南景色。安徽池州独特的气候环境奠定了杏花村归属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人都有一个疑点:既然杜牧已经在当地工作了两年多时间,而杜牧又是一个自由奔放生活的诗人,喜欢游山玩水,在池州做官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杏花村在哪?要在诗中描写“牧童遥指”?这说明杏花村不在池州。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儿?
01
全国有十多处宣称自己是正宗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贵池杏花村说得到的印证较多。但也有学者认为杏花村只是泛指,杜牧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个杏花深处的村庄。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在安徽,历史上就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才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位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相传自南北朝以来,便以产美酒著称,所产之汾酒素有“甘泉佳酿”的美誉。到了唐朝时期,村内酒店已达72家,诗人有“处处街头揭翠帘”之句。
山西地处北方,有人根据“清明时节雨纷纷”认为描述的是江南的春景而对临汾的地位产生质疑。但在唐代山西的春天恰恰也是春雨纷纷,雨水充足。其实,唐诗中描写山西及北方春天的诗句甚多,唐代著名才女鱼玄机在《寄刘尚书》一诗中说:“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独孤良在《清明宴游》中云:“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姚合有诗:“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山西汾阳说让人最为诟病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提供杜牧涉足山西、到过汾阳的文献记载。《樊川文集•别集》中,有一首名作《并州道中》的诗,并州是太原的古称,有人据此说杜牧去过临汾。但据此说明他到过山西并不足信。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是杜牧生前嘱托其外甥裴延翰编辑并作序的,当属可信。所谓杜牧的《别集》乃是北宋田槩所辑,因别择不严,混入了李白、张籍、赵嘏、李商隐等人之作,甚至有无名氏之作,或他人赠杜牧之作,可信度较差。据编纂杜牧年谱、《杜牧传》的缪钺教授通过考证杜牧生平事迹,每年行踪认为杜牧未到过并州。而从晚唐和北宋人所撰写的各种文献,以及山西通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中,也从未有过杜牧涉足今山西境内的任何记载。
然而有学者很快提出了新的诗证明杜牧游过并汾。如《过田家宅》“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这里的安邑正是唐北上太原的必经之地。唐代北上的路线是蒲州(今永济)—晋州(今临汾)—汾州(今汾阳)—并州(今晋源一带),安邑(今运城北)就在蒲晋之间。并提出杜牧晚年在南方做官时写的另一首诗《寓言》作为佐证“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是说在一个晴朗的春天的早晨,面对着江南大好春光,坐在官署寓所内的诗人,却心情不好,若有所失,因为又将是北方杏花开放的时节了,自己却身在江南。
安徽贵池杏花村说,得到了大量文献古籍的印证。《江南通志》(1829)、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两部《池州府志》和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两部《贵池县志》,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杏花村志》、民国四年(1915)《杏花村续志》都从不同角度认定: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其中清道光年间《贵池县志》,归纳各种志书对池州乃杏花村的记述作了综合表述:“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该志载有清康熙年间池州同知《周疆筑杏花亭碑记》、《又募杏花村种杏树檄》和蒋韶《杏花村记》,上述三文分别写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且筑亭于中,为游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后遂成千古名区,闻其风者多深卧游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勋刺池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
《杏花村志》编著者郎遂,本身即为贵池杏花村人,康熙时由诸生入太学,博学多才,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历经11年,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成书。除正文外,绘有总图(杏花村景图)、分图(即十二景图)和《杜牧行春图》共14幅。《杏花村志》后经《四库全书》总纂官、大学士纪昀等人审定,并撰《提要》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向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之杨柳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会古迹以夸饰土风。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胜、建置,及人物、艺文集为是编,亦志乘之结习也。”在我国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又被搜入《四库全书》的村志,就只有贵池《杏花村志》,可见其权威性及真实性。二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相符。
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气温15.7℃。适合于树木、花草和农作物生长。杜牧《清明》和《寓言》诗中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符合贵池地区清明时节气候、物候的特征。
而在历史上杜牧确曾任职池州。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越演越烈,杜牧牵涉其中,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曾三朝为相,著作甚丰,杜牧曾在诗中言道:“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出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杜牧有着极高的政治理想,却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这种情况下,借酒浇愁也很正常。
郭沫若指出:“凡是名人胜迹,后人往往多所附会。”各地关于“杏花村”地望之争,愈演愈烈,谁也无法彻底扳倒对方,在这种争执中又有学者认为杏花村只是泛指。
泛指说认为,古代诗人作诗,对于如村名山名之类地名,诗题和序中一般实用其名,而诗句中却少实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点来代替其名。杜牧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个杏花深处的村庄。
无论杏花村是泛指还是实指,所指何处,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清明》留给我们的意境却让人久久回味,无论杏花村究竟为何,我们仍然能够想见杏花掩映下的酒庄,在朦朦细雨下,若隐若现。
杏花村在哪猜你喜欢
鸭子主要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
我想捐赠衣服往哪捐
白话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
波尔多液的正确配制方法
染发致癌是真的吗?哈佛大学对11万人进行了长达36年的调查,得出结论。
经常听人说的抖音里面已黑化啥意思
垃圾分类怎么做
坚持一个月“滴酒不沾”,肝脏能好起来吗?相关研究告诉你答案。
怎么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