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陈廷儒(陈超儒简历)

2023-12-07 本站作者 【 字体:

班超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指读书人放弃 文化 工作参军入伍。那班超的投笔从戎有什么 故事 呢?我这里为大家带来了投笔从戎的 成语 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从戎的意思

        扔掉笔去参军。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戎,军队。

成语点拨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像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我们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用投笔从戎 造句

1)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2)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3)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4) 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5) 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6) 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7) 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8) 1939年初春,日军第5师团的枪声响彻涟水上空,涟水县城沦陷,义愤填膺的陈廷儒决定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9) __翔的父亲当年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官校,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10) 投笔从戎,既文且武;捐躯报国,虽死犹生。

11) 天波府上下来了一大帮人,都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这个小祖宗投笔从戎。

12) 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潘康时,竟将歌词中的“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修改为“大清篡窃已历十余朝,列代相承无异金与辽”。

13) 父亲为了抗日救亡,保家卫国,抛家舍业,毅然决然投笔从戎。

14) 花家世代书香门第,就是在战争年代,花老爷子投笔从戎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儒将!但是到这一代的一儿一女却是让花家上下没少折腾。

15) 随着擂台结束,陈杨两家的下线也开始了行动,将这些少年破除陈规,勇赴边疆的形象,塑造的堪比班定远投笔从戎、祖逖中流击楫。

16) 1944年8月上旬的一天,八路军胶东军区到山东省文登县葛家乡李家庄村招兵,15岁的鞠文业和同村10多个小伙伴投笔从戎。

17) 无奈何,左宗棠只得投笔从戎,自领一军,向浙江杀去,并在十余年后,功成名就。

18) 燕颔虎头,男子定登将相(班超投笔从戎,封侯有相)颔在颏颐之间,骨肉丰满稍起者,如燕颔也。

19) 求爱被拒后胡饮冰藉以投笔从戎救国救难为借口,扔下未婚妻秦香萍离家出走了。

猜你喜欢:

1. 成语典故投笔从戎

2.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3. 弃笔投戎典故

4. 投笔从戎的对对子

5.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最年长老兵逝世是怎么回事?

2017年4月27日,因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而广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最年长参阅抗战老兵陈廷儒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

陈廷儒1914年1月出生于江苏涟水,1939年9月入伍,1942年9月入党,生前为苏州军分区第五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是苏州军分区首位百岁老人。78年前,时任小学校长的陈廷儒,面对日寇的野蛮入侵,挺身而出,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部队骨干。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涟水县抗日游击队基干队长、中队长、连长,区委书记兼区长,领导抗日群众,在敌后战场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自己九死一生,亲人也因受到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兵团政治部秘书、科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炮击金门等重大战役战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建立后,历任福州军区解放前线报社副社长、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福州警备区顾问等职,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有几次,日寇下乡扫荡,都把陈廷儒所在村作为重点清扫对象。1943年春天,一天早上,陈廷儒因公事没在村里。日伪军200多人悄悄摸进村子,直扑陈廷儒家中,伯父被敌人当场残忍杀害。得到消息的陈廷儒无比伤心,想起伯父对自己亲如父亲,他再也忍不住放声恸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由于当时农村信息闭塞,陈廷儒他们过了几天才得到消息。“大伙儿特别开心,虽然条件有限没有搞隆重的庆祝仪式,但想起一路走来,冒着枪林弹雨,牺牲无数先烈,最终取得了胜利,高兴啊!”

解放后,陈廷儒在福州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期间,聪慧美丽的苏州姑娘、女干部程璧珍与陈廷儒相识相知相恋。后来他们结婚、生子。1981年,陈廷儒离休,与夫人一起回到苏州。他们一个酷爱书法,一个喜爱画画;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安享晚年。

陈老,一路走好!

陈廷儒(陈超儒简历)(图1)

最年长老兵陈廷儒遗体告别仪式什么时候举行?

还记得这位在天安门前敬礼的最年长抗战老兵吗?

他走了!

4月27日清晨5点多,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最年长参阅抗战老兵陈廷儒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

2015年,他参加了胜利日大阅兵,通过天安门时他庄严敬礼的画面,感动亿万人。

今天(4月29日)上午9点半,陈廷儒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苏州殡仪馆举行。让我们点烛,送老人最后一程。

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举行

今天的苏州殡仪馆告别大厅庄严肃穆。厅两边挂着挽联:千里沙场为人民北战南征,百岁人生书不尽乾坤壮丽。高度概括和肯定了陈廷儒老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大厅中央,悬挂着陈老的遗像,那是两年前陈老参加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军报记者专门为他拍摄的。照片上的陈老精神矍铄,笑容满面,身着崭新的阅兵专用军装,左臂上的“ 新四军 ”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表明这名慈祥的长者,曾经是九死一生的民族脊梁。

大厅四周,摆满亲属和生前好友,各界群众和单位送的花圈,江苏省军区和苏州市四套班子送的花圈摆在显目位置,充分说明陈廷儒老人在部队官兵和苏州人民心中的地位。

上午9时30分,陈廷儒老人遗体告别仪式在低回的哀乐中正式开始。近百名亲友,部队官兵代表和各界群众代表肃立默哀,向陈老遗像三躹躬。干休所领导介绍陈廷儒同志生平,代表组织对陈老光辉一生给予高度评价。陈老的长子陈晓平代表亲属答谢各级组织、领导和亲友,对老人及家人的照顾,表示一定继承和发扬父亲留下的宝贵精神,传承好家风,沿着父亲和革命老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与陈老永别之际,大厅里悲哭声一片,大家含泪瞻仰陈老遗容,向安卧在鲜花翠柏中的陈老遗体躹躬告别……

陈老遗孀和长子泣泪向老人告别

一名自发前来送别陈老的李姓中年男子说,陈老是苏州人心目中的老英雄、“大明星”,从前年大阅兵开始,他就关注陈老,喜欢陈老。惊闻陈老逝世,他们一家人都很难过,从新闻中得知今天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特意赶来送陈老最后一程,向抗战老兵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抗战老兵陈廷儒生平

陈廷儒1914年1月出生于江苏涟水,1939年9月入伍,1942年9月入党,生前为苏州军分区第五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是苏州军分区首位百岁老人。

78年前,时任小学校长的陈廷儒,面对日寇的野蛮入侵,挺身而出,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部队骨干。

与新四军三师老战友合影

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涟水县抗日游击队基干队长、中队长、连长,区委书记兼区长,领导抗日群众,在敌后战场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自己九死一生,亲人也因受到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兵团政治部秘书、科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炮击金门等重大战役战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福州军区解放前线报社副社长、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福州警备区顾问等职,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5年9月3日,已是102岁高龄的陈廷儒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举世瞩目的胜利日大阅兵。

因为年龄最长,陈廷儒被安排在老兵方阵第一车、第一排、第一座,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

陈廷儒在通过天安门时庄严敬礼的画面,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

陈廷儒生前故事

2015年8月底,陈廷儒老人接受《解放军报》记者采访。

2015年8月底,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军报记者有幸采访过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人。谈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他说,一定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陈廷儒的家位于姑苏古城东南隅,院落不大,布满花草盆景,错落有致,井井有条。满目郁郁葱葱,一下子冲淡了盛夏的暑气,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

陈老中等身材,略显清瘦,风度儒雅,谈笑风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一位饱经战火洗礼的百岁老人,能够有如此康健的体魄。

作为年龄最长的参阅抗战老兵,陈老身上有什么不平凡的故事?话题自然而然地从70多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打开。

日本鬼子来了,小学校长当不成了

1914年1月,陈廷儒出生在苏北涟水县胡集区姜垛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因父亲早逝,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艰难,陈廷儒打小被过继给伯父当儿子。

伯父对聪明伶俐的陈廷儒甚是疼爱,省吃俭用供他上私塾读书学文化,期盼他日后能出人头地。陈廷儒没有令亲人失望,以优异的成绩从程集高小毕业,1933年顺利考入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后毕业分配到胡集小学任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手下没兵,我既任校长同时也是任课老师。”谈起当校长的经历,沉浸在回忆中的陈老笑了起来,“我热爱这份教师职业,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那是一段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

可惜当校长时间不长,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传来的国土沦丧、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消息,令年轻的陈廷儒痛心疾首,同时也感到了一介书生、报国无门的痛楚。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策略,国军节节败退,很快战火燃烧到陈廷儒的家乡。日军从连云港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激烈抵抗,1939年初春,涟水县城沦陷。兵荒马乱的年代,许多学生随家长逃难去了,陈廷儒也没有心思教书了。这个时候,国民政府涟水县教育部门以不专心工作为由,把他这个校长免职了。

“国家都要灭亡了,还谈什么好好工作?”陈老说,“免职了也好,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今后的路怎么走。”

不当亡国奴,毅然参加党的地下抗日武装

日军的凶残,加之国民政府不正面抵抗,使许多国人看不到希望,许多人离开家乡逃难退向大后方。刚开始,陈廷儒也曾产生退到大后方谋生的念头。但内心强烈的不想当亡国奴的痛苦,最终打消了他的这一消极想法。“不抗日就没有好日子过,不抗日就得当亡国奴!”

这个时候,在涟东地区出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是一支3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后来陈廷儒才知道,这支队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抗日中队,是我党利用国民党一个思想进步的区长手下30人的区保安队名额组建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占区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群众抗日。中队白天不活动,一到晚上,就有计划地到偏远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教唱抗日歌曲。

听了党的抗日宣传后,陈廷儒受到巨大的触动,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后来又学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理论,感到组织群众全民抗战是个可行的办法,从而看到了抗日救亡的希望。

“谁都不想当亡国奴,老百姓抗日的决心是一致的,把群众组织起来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大有可为。”陈廷儒毅然决定参加了党的抗日武装组织,并且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抗日宣传的骨干。

回忆起那段搞地下抗日宣传的经历,陈老神采飞扬,“我们一般是晚上运动到一个村,先派岗哨把村子的所有进出路口封住,只许进人、不许出人,以防走漏风声遭到敌人偷袭。”

陈老说,向群众教唱了许多抗日进步歌曲,很多现在都记不清了,但一提到著名的《大刀进行曲》,陈老还是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当了区长遭报复,伯父被鬼子残忍杀害

国民党军队撤离涟水县后,独立中队的抗日活动也就公开化了。1940年,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来到苏北,领导敌后抗日斗争。涟东抗日游击队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达到300多人的规模,在涟水地区有了较大的影响。

陈廷儒也很快成长为基干队长、中队长、总队七连连长。1942年,陈廷儒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任命为李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日伪军屡屡遭到新四军游击队的袭扰,汉奸分子也常被秘密镇压。吃了亏的日伪军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身为新四军区长的陈廷儒自然成了日伪军的重点剿杀目标。

有几次,鬼子下乡扫荡,都把陈廷儒所在村作为重点清扫对象。但由于新四军早有防备,加之群众警惕性高,鬼子虽然来势汹汹,但都扑空无功而返。

1943年春天的某个早晨,陈廷儒因公事没在村里。日伪军200多人在叛徒的带路下,悄悄摸进村子里,很快把村子包围。一伙敌人直扑陈廷儒家中,野蛮地踹开院门,搜捕新四军干部。陈廷儒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伯父被敌人当场残忍杀害,有几名民兵被敌人掳走,不久后也被日军残暴屠杀。

得到消息的陈廷儒无比伤心,想起伯父对自己亲如父亲,他再也忍不住放声恸哭起来……

跟随大军一路向南,事业爱情双丰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战胜利。

由于当时农村信息极度闭塞,等陈廷儒他们得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已经过去几天时间了。“大伙儿特别开心,虽然条件有限没有搞隆重的庆祝仪式,但想起一路走来,冒着枪林弹雨,牺牲无数先烈,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当然高兴!”提到当年获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情景时,陈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陈老回忆说,“抗战胜利前夕,常常看到头顶有美国盟军的飞机飞往日本方向去执行轰炸任务,我们知道,抗战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扭转,日伪军如同秋后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抗战胜利后,陈廷儒所在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他先后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秘书处秘书、第十兵团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解放战争之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解放福建、炮击金门等重大战役战斗。建国后,他先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解放前线报社副社长,福州军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莆田军分区副政委,福州警备区顾问。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福州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期间,一名聪慧美丽的苏州姑娘、女干部程璧珍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陈廷儒。他们恋爱、结婚、生子,相濡以沫,甜蜜恩爱60多年。

1981年,陈廷儒离休,与夫人一起回到“天堂”苏州休养。他们一个酷爱书法,一个喜爱画画,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安享晚年。他们生活简朴,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经常给青少年学生讲革命传统。

谈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陈老说:“抗日战争损失太大了,年轻人要铭记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努力振兴中华!”

陈老,一路走好!

陈廷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