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日本圣德太子(日本圣德太子改革)

2023-11-23 本站作者 【 字体:

圣德太子那会中国是唐朝吗

不能算。最多只能说生于唐末。

唐朝618年—907年。日本圣德太子,生于574年2月7日,卒于622年4月8日。

圣德太子的人物生平

圣德太子这个称呼并非他生前就使用的名称,据说是死后经过百年以上而成立的以下文献里首次出现。 《怀风藻》(天平胜宝三年・751年)编写。 绘著一般被认为是圣德太子人物肖像的一万日圆钞票(C一万円券) 圣德太子是旧款日本钞票一万日元上的人像。 据《扶桑略记》和《圣德太子传历》,敏达天皇元年壬辰春正月朔初一日(572年1月31日)圣德太子出生。 592年,推古天皇(33任天皇)即位,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元年夏四月庚午朔己卯(593年5月15日)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辅佐天皇摄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丽的僧彗慈(又名惠慈)拜师。 其后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推行一系列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藉以抑制豪强。 607年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学生来中国,建邦交,吸收先进文物制度。致力于振兴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著述《三经义疏》,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采用历法,编纂《国记》、《天皇记》等史书,业绩颇多。 根据一般说法,圣德太子遣使致送的国书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实际上将日本与中国置于平等地位。隋炀帝看了很不高兴,对鸿胪卿下令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表明隋炀帝并无视于圣德太子对隋朝对等关系的看法。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封国书并不太像是以知书达礼、敬慕中国而闻名之圣德太子所该有的风格。实际上,《隋书》记载这封国书,是一位叫多利思北孤的倭国君王所致送,从未写说这封国书是圣德太子所呈。若根据《新唐书》中记载,这封国书很明显应是用明天皇(31任天皇)所递交,与圣德太子毫无关系。 由于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师的恩慧,他建立了法隆寺。 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二十九年辛巳春二月己丑朔癸巳(621年3月3日)圣德太子去世,而据《扶桑略记》是廿九年辛巳二月廿二日(621年3月20日)

圣德太子皇室成员

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574年2月7日—621年3月20日,即敏达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宫廏户丰聪耳皇子(廏户皇子)。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女帝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他的父亲是用明天皇,母亲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穴穗部间人公主。

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为丰聪耳、上宫王。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即大化改新,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律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圣德太子的确实逝世日期传疑。最普遍的说法是推古天皇30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农历二月廿二日,即公元621年3月20日。但亦有说法指应该为622年4月8日,或621年2月5日。

实绩

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立外甥圣德太子为皇太子。翌年(593年)辅佐天皇摄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丽的僧彗慈(又名慧慈)拜师。

其后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推行一系列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借以抑制豪强。

607年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学生来中国,建邦交,吸收先进文物制度。致力于振兴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著述《三经义疏》,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采用历法,编纂《国记》、《天皇记》等史书,业绩颇多。

由于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师的恩慧,他建立了法隆寺。

圣德太子是旧款日元一万元上的人像。

著作

推古二十八年(620年),圣德太子与苏我马子商议编辑日本史书《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记》等,然皆亡佚,故无从得知其内容。

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于推古十五年(607年)为《妙法莲华经》、《胜鬘经》、《维摩经》三经作注,书名《三经义疏》。

圣德太子(しょうとく たいし,(敏达天皇3年1月1日 (旧暦)-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 (旧暦)),本名上宫廏户丰聪耳皇子(廏户皇子)。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女帝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他的父亲是用明大王,母亲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穴穗部间人公主。

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うまやど の おうじ、うまやど の みこ),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为丰聪耳(とよさとみみ、とよとみみ)、上宫王(かみつみやおう)。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ja: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宪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圣德太子是从1958年到1983年间流通使用的日本银行券10,000日圆的币面人物。

《古事记》记载着“上宫之厩戸豊聡耳命”。《日本书纪》亦有《厩戸皇子》一条记载着“豊耳聡圣徳”、“豊聡耳法大王”、“法主王”等各个称呼。圣徳太子这个名称在他生身并未有见闻,最早出现这个称呼的文献,要数他没后超过100年的《懐风藻》首次提及。

圣德太子的确实逝世日期传疑。最普遍的说法是推古天皇30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农历二月廿二日,即公元621年3月20日。但亦有说法指应该为622年4月8日,或621年2月5日。

实绩

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立外甥圣德太子为皇太子。翌年(593年)辅佐天皇摄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丽的僧彗慈(又名慧慈)拜师。

其后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推行一系列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借以抑制豪强。

607年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学生来中国,建邦交,吸收先进文物制度。致力于振兴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着述《三经义疏》,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采用历法,编纂《国记》、《天皇记》等史书,业绩颇多。

由于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师的恩慧,他建立了法隆寺。

圣德太子是旧款日本钞票一万日元上的人像。

日本圣德太子(日本圣德太子改革)(图1)

圣德太子的人物轶事

圣德太子的本名是厩户,传说是因为在厩户(马厩)前出生,所以取名为厩户 。还有说法认为是圣德太子的母亲穴穗部间人皇女是在圣德太子外婆(小姊君)的娘家苏我家生下圣德太子,苏我家当时的家主是小姊君的兄弟苏我马子,厩户是“在马子家出生的”的意思。如今的主流的说法是,圣德太子出生地的附近有个叫“厩户”的地名,因此取名为厩户。

别名有丰聪耳、上宫王等。《古事记》记载为上宫之厩户丰聪耳命,《日本书纪》除了厩户皇子之外,还记载有丰耳聪圣德、丰聪耳法大王、法主王等别名,《万叶集》卷三有上宫圣德皇子等记载。

“圣德太子”这个称呼,实际上在生前从来没有使用过,死去100多年后在公元751年(天平胜宝3年)编纂的《怀风藻》中第一次出现 。还有显真记录的《圣德太子传私记》引用的是公元706年(庆云3年)完成的“法起寺塔露盘铭”中的“上宫太子圣德皇”。在平安时代成书的史书《日本三代实录 》、《大镜》、《东大寺要录》《水镜》等几处都是记载为“圣德太子”,“厩户”、“丰聪耳”等不见于记载,最晚于这个时期“圣德太子”的谥号已经广泛应用,成为了一般性的称呼。

如今,基于一般性的称呼,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是使用“圣德太子(厩户皇子)”的长名。但是以前文所述的“‘圣德太子’是在世时没有使用过的名称”为理由,在例如山川出版社的《详说日本史》从2002年度审定版开始,变更为“厩户王(圣德太子)” 。 圣德太子的圣人化,在《日本书纪》中已经是既成事实,“圣德太子信仰”是后世的人们人为制造出来的。在8世纪,圣德太子被认为是“日本的释迦牟尼”,被日本人所信仰。最晚至镰仓时代,就有《圣德太子传历》等现存二十种以上的传记和图传成书。

近代的实证研究有久米邦武(近代历史先驱)的《上宫太子实录》 。还有,十七条宪法并非圣德太子所作之说从江户后期的考证学者(狩谷键斋等人)开始,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中也主张十七条宪法并非圣德太子所作 。结果,包括《日本上代史研究》在内的津田左右吉的四本著作被查禁,其本人也向早稻田大学辞职。(津田左右吉是否认天皇神话说的历史学家,早稻田大学的教授,二战前被军国主义打压,但在二战后,军国主义垮台,其学说成为日本历史学界主流。)森博达(语言学家、京都产业大学教授)则认为十七条宪法是编纂《日本书纪》时所作 。

高野勉的《圣德太子暗杀论》(1985年)主张,圣德太子和厩户皇子是不同的两个人,苏我马子之子苏我善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德太子”,后来苏我善德被中大兄皇子暗杀,为了掩盖事实,虚构出一个人物形象,即苏我入鹿。(苏我入鹿是日本历史中有名的残暴不仁的人物)。另外还有,石渡信一郎(古代史研究家)出版的《圣德太子并不存在——解开古代日本史之谜》(1992年),谷泽永一(文艺评论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的《圣德太子并不存在》(2004年)。 大山诚一虚构说 1999年,由吉川弘文馆出版的大山诚一(历史学家、中部大学教授)的《“圣德太子”的诞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山诚一主张:“厩户王的事迹除了冠位十二阶和遣隋使两项以外,全部是虚构的”。即使是这两项,虽然见于《隋书》的记载,但《隋书》没有出现推古天皇和厩户王。没有任何当时的文献记载了推古天皇的皇太子厩户王(圣德太子),其存在过的痕迹只有斑鸠宫和斑鸠寺的遗址。还有,关于圣德太子的史料,如《日本书纪》的“十七条宪法”和法隆寺的“法隆寺药师像光背铭文、法隆寺释迦三尊像光背铭文、天寿国绣帐、三经义疏”等,都成书于比厩户皇子晚得多的时代。

大山诚一并没有否定飞鸟时代居住于斑鸠宫、并修建了斑鸠寺的有力王族厩户王的存在可能性。但是,作为推古天皇的皇太子摄政,并作出为人熟知的种种政绩的圣德太子则是当时编纂《日本书纪》实权者藤原不比等等虚构出来的。《古代史之谜 越了解越清楚》(黛弘道(编)、实业之日本社、1997年)第三章“人为创造出来的太子信仰 圣德太子并不存在”以及《圣德太子与日本人》(风媒社、2001年)、《圣德太子的真实》(平凡社、2003年)等,是集大山诚一和赞同其学说的研究者们之大成的著作。学术论文《弘前大学国史研究》上发表。

“大山说”在如今也成为了媒体的话题。《东亚的古代文化》102号制作了大山说的特集,在《东亚的古代文化》102号、103号、104号、106号等关于大山说的争论汇编成了《圣德太子的实像和幻像》(大和书房2001年)一书。石田尚丰的公开演讲《圣德太子是真实存在的吗?》中,也提到了圣德太子虚构说和媒体的关系。《日本书纪》等古籍中的圣德太子形像多少包含了些夸张、润色、添枝加叶的成分,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其中的多数人对主张其形象并不真实存在的大山说持批判态度,也有认同大山说部分观点的研究者。

大山说的概要:有力的王族厩户王是真实存在的。但没有证明作为信仰对象的圣德太子的真实存在的史料,圣德太子是虚构的人物。《日本书纪》(养老4年、720年成立)中,第一次出现了圣德太子的人物形像。这个人物形像是藤原不比等、长屋王、僧道慈等人虚构出来的。十七条宪法是编纂《日本书纪》时创作的。大藤原不比等之死及长屋王之变以后,光明皇后等人又写成了《三经义疏》、法隆寺药师像光背铭文、法隆寺释迦三尊像光背铭文、天寿国绣帐的铭文等法隆寺系史料,并创造出了以观音菩萨为本尊的法隆寺梦殿为道场的圣德太子信仰 。 对大山说的反驳 仁藤敦史(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部教授)认为:关于“圣德太子形像”的变迁与考证的研究动向,可总括为否定作为虚构形象的“圣德太子”,对基于《日本书纪》(在战后的日本史学界也没有完全否定《日本书纪》的史料地位)的将圣德太子粉饰成“伟大的宗教家、政治家”的形象进行根本性的批判。但是,这种史料批判的方法也存在着问题。在奈良时代的前半期已经对上宫太子称呼为“圣德”,这可以理解为是上宫太子死后的谥号。而且,在庆云3(706)年以前已经有称上宫太子为“圣德皇”的金石文存在。再加上《古事记》中关于上宫太子,有死后才有的“丰聪耳”的称号,没有“王”号,而是包含了表明是已即位的王子的“命”字的“上宫之厩户丰聪耳命”的记载。表明最迟到《日本书纪》成书之前的天武朝,上宫太子就开始被伟人化。因此,从除了《日本书纪》和法隆寺系之外的史料中也确认了早期的太子信仰,所以只是完全否定法隆寺系史料是不行的。即使不否定推古朝的有力王子厩户王(或厩户王子)的存在,只将后世的“圣德太子”与厩户王区别开,这种否定传说与史实的连续性的观点也是有问题的。

远山美都男(历史学家、学习院大学讲师)认为:《日本书纪》中的圣德太子形像多有粉饰,这在大山诚一以前的很多研究者已经指明。大山说的观点在于,作为实际存在的人物厩户皇子并没有王位继承资格,没有参与内政、外交等国策的制定,只是作为一位有苏我氏血统的王族而存在,居住在斑鸠宫、支配壬生部的厩户皇子,是即没有王位继承资格,也没有政治上发言权的无大的影响力的王族而已。《日本书纪》中的“圣德太子”也许确实是虚构的人物,但并不是像大山诚一所认为那样,而是一位即真实存在,又有政治实力的王族 。

和田萃(历史学家、京都教育大学名誉教授)认为:“圣德太子”在《日本书纪》的编纂阶段被理想化是多数研究者的共识,应该将厩户王与被粉饰了的“圣德太子”区分开,但是并不等同于认同“圣德太子虚构说”和“苏我王权说” 。 对虚构说的反驳 反驳圣德太子虚构说的著作和论文有:远山美都男的《为什么圣德太子没有成为天皇?》(2000年)、直木孝次郎(历史学家、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的《关于厩户王的政治性地位》、上田正昭(历史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的《从历史看到的太子形像的虚实》(收录入《圣德太子的实像与幻像》)(2001年)、上原和(美术史学家、成城大学名誉教授)的《世界史上的圣德太子 东洋的爱与智慧》(2002年)、田中英道(美术史学家、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的《排斥圣德太子虚构说》(2004年)、森田悌(历史学家、群马大学名誉教授)的《推古朝与圣德太子》(2005年)、曽根正人《圣德太子与飞鸟佛教》(2007年)。

关于圣德太子的历史资料有《日本书纪(卷22推古纪)》、“十七条宪法”、《古事记》、《三经义疏》、《上宫圣德法王帝说》、“天寿国绣帐(天寿国曼荼罗绣帐)”、“法隆寺药师像光背铭文”、“法隆寺释迦三尊像光背铭文”、“法隆寺释迦三尊像台座内墨书”、“道后汤冈碑铭文(=伊予汤冈碑文、记录于伊予国风土记逸文)”、“法起寺塔露盘铭”、《播磨国风土记》、《上宫记》等等。这些都成书于比厩户皇子晚得多的时代,有说法认为都是在《日本书纪》成书后再制作的,对这种观点的异说、反驳也存在着。 太子形像 关于日本书纪中的圣德太子形像,大山说是僧道慈(留学大唐17年后的公元718年回到日本)在藤原不比等和长屋王的授意下所作。但是,森博达(京都产业大学教授,古日本语研究学者)指出:包含“推古纪”的日本书纪卷22并不是由中国音书写的卷α群(远渡日本的唐人所作),而是用日本音书写的卷β群(日本在新罗的留学僧们所作)に属するとする。“推古纪”是汉字写成,而其关于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多错误,所以关于“推古纪”的作者是留学大唐17年的学问僧道慈的大山说受到批判。森博达认为β群的创作是从文武天皇朝(697年~707年)的文章博士山田史御方开始的 。

十七条宪法不是圣德太子所作的说法从江户后期的考证学者那里就开始有了。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也说到了十七条宪法不是圣德太子所作。井上光贞、坂本太郎等人对津田说持反对意见。关于狩谷键斋、津田左右吉等人的伪作说,关晃认为“根据还不够充分”。森博达则认为十七条宪法是后世在编纂《日本书纪》时才创作的。 胜鬘经义疏 关于“胜鬘经义疏”,与敦煌出土的“胜鬘义疏本义”有七成相同的文字,藤枝晃认为是6世纪后半期由中国北朝所作,与圣德太子无关 。关于“法华经义疏”卷首的题笺,大山说认为只是僧侣行信的一种“太子亲撰”的炫耀性帖示 。安本美典则根据题笺的撰号“此是大委国上宫王私集非海彼本”中的“是”、“非”等字的笔迹与正文一致而断定题笺和正文是出自同一人物之手,否定了成书后仅仅是添加了“太子亲撰”的说法。而且,从题笺中的“大委国”来看也否定了“法华经义疏”由日本之外的国家所作的说法。

关于《上宫圣德法王帝说》卷首所记载的圣德太子的世系,家永三郎认为成书年代最迟不超过大宝(701-704)年间,是比《古事记》、《日本书纪》更古老的资料。 天寿国绣帐 关于“天寿国绣帐”,大山说从天皇号、和风谥号等角度出发,认为不是制作于推古朝。金泽英之指出天寿国绣帐的铭文中出现的干支在日本是在公元690年(持统4年)才开始使用的仪凤历(麟德历),“天寿国绣帐”的制作年代690年以后。另一方,大桥一章则根据天寿国绣帐”图中的服制等等,认为是推古朝的产物 。石田尚丰认为从“天寿国绣帐”中体现的技法等等来看,不可能制造于8世纪。

日本圣德太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