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盐海南特产
2023-10-2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海南岛盐是什么?正宗海南特产:海南岛盐总结:想知道海南岛盐是什么?本文是关于海南岛盐的专题文章,详细介绍。由中国特产网编辑团队在查阅、收集海南岛盐相关资料后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间20分钟左右,主要包括海南岛盐的基本介绍及其产品特点是什么?海南岛的盐有什么历史?等内容。文章较长,想了解海南岛盐的读者请耐心阅读。海南岛盐是什么样的?下面正式开始介绍海南岛盐。
海南岛盐基本介绍海南省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性产物。
“海南岛盐”口感好,是国内外其他海盐和井盐无法比拟的。日本和澳洲的真空罐装盐的苦辣更是无法比拟。韩国客户将“海南岛盐”与其他地区的盐进行对比,分别加工泡菜。结果表明,用“海南岛盐”制作的泡菜口感和色泽最好。“海南岛盐”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独特的环保优势。
2004年11月,“海南岛盐”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严格评审,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成为中国唯一受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名牌产品。晒盐的加工和服务也是中国盐业首家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认可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双重认证。
2004年10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海南岛盐保护。
原产地环境
海南岛属于亚热带,日照时间长,风力大,年平均气温226℃,年蒸发量22003±2400毫米,年降雨量15003±2000毫米,是世界上咸海地区之一,环岛海岸线1528公里,海滩广阔,港湾众多。
海南岛自然环境优越,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为数不多的无污染净土”。其整体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环保盐的主产区。由于其气候原因,有利于海水蒸发,形成颗粒饱满的粗盐。虽然会伴有杂质,但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运到盐厂加工成成品盐,也可以作为烹饪调味的好配料。海南鹦哥海盐场和东方盐场晒制天然盐所用的海水多为海滩或花岗岩礁。方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大城市的水污染,没有大河污染。海水清澈纯净,pH值约为8.36,钠镁比为8.3,水质清澈纯净。这种独特的环境、海水和气候特点,是海南岛盐的独特品质形成的客观条件,是我国其他海盐产区无法比拟的。
海南岛盐的产品特点是什么?海南岛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海南岛盐。海南岛盐不仅色泽洁白、品质优良、口感良好,而且富含68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它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味道纯正,鲜咸,吃后会觉得微甜。
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项检测结果显示,海南岛晒制盐富含钠、钙、锶、镁、钾、铁、锌、硒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锶含量高达73 mg/kg,比国内其他省份高13倍,比日本同行业高25倍。锶是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很好的疗效。锶还能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因此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有好处。有害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允许值范围。
海南岛日晒的自然生产过程仍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操作方式。从将海水引入盐田到日晒生产盐,完全依赖于阳光和风对海水的自然蒸发和浓缩。收盐、储盐、运盐的工具也是木竹制品,其洗涤、离心脱水、人工筛选、选盐、包装都没有带来其他污染,一直保持着天然环保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过程,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得以保存。
海南岛的盐有什么历史?古人早就知道“无盐则肿”。人如果长期不吃盐,就会四肢浮肿无力。海南岛的原始居民试图用在礁坑凹陷部分发现的白色晶体烹饪食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用它调味的食物咸鲜可口,味道倍增。后来他们总结出一些取盐的方法,就是只要把自然蒸发到一定浓度的卤水倒入石坑中,经过日晒或釜炒,就可以收获盐,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盐,卤也。生有卤水,一生有盐”。
唐代岭南路盐产地有广州新会、潮州海阳、儋州义伦、琼州琼山、周振宁远,其中海南岛为第三。《新唐书·地理志》明确记载“甘源元年(758年),琼山、宁远、周振等郡有盐,近海人煮海水为盐,故赐远近。”
琼山府城(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唐毅在《郑德琼台志》中指出:“盐?专修管理,祖祖辈辈都在研究唐朝的地理,知道琼烈炎。”所谓“盐?”通俗的解释是指盐人口的登记。邱峻道:“自管促盐?为了夺取人民的利益,解除了禁盐令。”因此推测,自唐代以来,琼崖政府可能还编制了盐人口的登记册,以便从盐中获利。但正如唐周所言:“琼宁远、彝伦等县,皆有盐,惟未有例。”
宋代广南分为东西两路,广东路分为四个产盐区和十个非产盐区,广西路分为九个产盐区(包括海南的琼崖、大南、万安)和十六个非产盐区。从宋军平岭南到开宝四年(971),广南开始买盐。一方面,民众统一购盐,不赠盐书,而是“免服或折税”。另一方面实行官运官卖政策。但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海南的官、商、客、贩之间往往有灵活的动作。
明代,海南盐业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根据各产盐地的状况,明朝廷设置了调盐部和促盐部,分为三部,统管盐业的产、运、销。明初海南改为广东治下,但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管理制度,所以海南盐业仍隶属海北盐场推广署,设在连州市。海北盐场辖15个盐场,盐场内有盐场,海南有6个盐场,分别是:大英感恩场(琼山)、三村马尼奥场(临高)、博顿蓝欣场(儋州)、临川场(雅州)、新安场(万州)、陈村音乐厅(文昌)。盐司有一名大使和一名副大使,以及一名收集员,负责厨房家庭的盐生产和收集课程。明代,海南盐业在生产规模、国内运销、盐政管理和执行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改进和发展。
清代中国盐业普遍沿袭明代“官督商销”的专卖管理体制。所谓“官督商销”,就是政府控制食盐的专卖权,设立相关盐政衙门,对商人的入关、入关、食盐运销进行管理检查。清代海南盐业在盐场建设、盐业课程、招商引资、技术进步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举措。比如盐场建设,整合与新增并重:琼山县将英、小营、感恩三厂合并为西厂,新建的南渡江东岸扎西厂为东厂;在维持老盐场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各地又新建了许多盐场,如永和厂(临高县)、马岭厂、小南厂(丹县)、焦玲厂(万宁县)、吊兰厂(会同县)、昌化厂等。至乾隆后期,沙田沿海建丘4324座,池漏增至4325座。19世纪下半叶,海南盐业突破了官营合一的体制,出现了股份制的投资管理模式。如咸丰四年(1854年),有股东出资修建承德漏雨,但细节未考。同治八年(1869年),电白县红花圩人李龙春与雅县陈氏共同出资,在三亚港修建了“何润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福建华侨胡子春成立股份公司,在三亚港兴建大盐场,直接引潮晒盐。三亚以建盐田条件优越,晒盐技术成熟,产量增加快,尤其是品质优,吃起来好而闻名。
民国二年(1913年),两广盐运大使在雅县三亚港设三亚场,总督一人,助理一人,各县九名巡检员,分别负责运销、缉私、税务、过磅等工作,后因故迁至海口。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孙中山任命宋子文为两广盐务总管,开始收回广东盐税征收权。
20世纪初,本岛晒盐场产量最大,占总产量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雅县、陵水、彰化、感恩等县。琼山、文昌、丹县、临高、万宁、琼东等县为漏区,仍用传统方法制盐。民国十七年(1928年),石场(结晶池)1936亩,水田(蒸发池)11200亩,盐锅(沙漏)2160亩,漏盐810亩,漏盐户972户(用晒干的沙子淋卤水制盐的户),用晒干的水或漏出来的水煮盐的户46户。它每年生产598,465吨盐(近30,000吨)和25,631吨熟盐(约1,280吨)。
到20世纪30年代,海南岛的盐田遍布沿海各县,盐田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陈叔铭《海南岛志》记载“全岛盐司122家,石场面积约4156亩,漏户972户,漏盐810亩,炊户46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德国人斯图布对三亚的盐田是这样描述的:“三亚港内湾有一大片盐田,由一家股份公司控制,获利甚丰。投入5万元,5年后收回资本。总的来说,由于政府对盐政策的放宽,海南盐产品的生产日益扩大,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前来运销,流通的顺畅促进了航运交通的发展。盐业经济日益发展成为现代海南经济的增长点。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侵华日军南侵,海南岛沦陷。根据《海南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概要》,“在盐业方面,三井物产在北里至南风寺之间有60家盐厂,年产盐3万吨”。日本人对莺歌海的盐资源觊觎已久。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井董事长富士通率日本海军特务署台湾省专卖局技术员山田公实地考察,制定了年产3.4-41万吨的盐田开发计划。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海军特务机关北里分局地政部与“东亚盐业株式会社”合作,在此地区进行勘测建设,以失败告终。
民国34年(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琼崖盐场办事处从定安迁回海口,下设榆崖、昌赣两个分局,以及扎西、文昌、琼东、陵水、万宁、保平、海头、感恩、临高、丹县等10个场办事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国盐业公司”成立鹦哥海盐场筹备机构。民国36年(1947年)宋子文回海南时,曾打算从海外集资建农场,但时局动荡,遂告停止。
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出版的陈至主编的《海南岛新志》统计,“本岛生产盐田约5万吨(约80万吨),除2万吨(约32万吨)供本岛消费外,其余经粤港出口大陆。.....据琼崖盐场办事处36年底(1947年)的报告,目前海南产盐市场价为每国币8万元,盐税税率为每市363275元。渔盐107275元。”国民党政权垮台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食盐价格(出厂价)每斤800元,渔民购买的食盐(批发价)每斤高达1072元,其币值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岛的盐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鹦哥海盐场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年产30万吨。
海南岛盐就是这么多。希望看完之后,你能对海南岛盐有新的认识。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海南岛盐的问题,可以加“中国特产网”微信交流。如果想了解更多海南特产,可以点击进入海南特产收藏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