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是哪个朝代历史人物)
2023-11-2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约法三章的典故从何而来?秦末刑名众多,苛税苛捐,民不聊生。最后各路英雄崛起,反之亦然,包括刘邦,项羽。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刘邦。
关中是兵家必争之地,十三朝古都在其中。
汉高祖刘邦称帝前,率领大军进入关中(今陕西中部),秦王子婴仅用了46天就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秦国的首都),然后召集各郡的长老和英雄说了下面的话。
亲爱的乡亲们,秦朝的严酷法律让你们吃了苦头。现在我是国王,我将废除所有这些。在这里我郑重地跟你约法三章:
第一,凶手偿命;
第二,受伤害人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第三,小偷也要定罪。
所有在场的人都表示非常支持。然后,刘邦派了大量的人到各个县乡宣传这三章。
百姓一听,热烈拥护,纷纷带着牛羊和酒来安慰刘邦。刘邦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和信任,最终赢得了天下,建立了王朝,中国历史由秦变汉。
这就是后世流传下来的““契约”和“””的由来。
刘邦与人民之约三章
那么这个流传了两千年的习语给了我什么启发呢?读史使人明智。我也比较关注历史故事中与人性和管理有关的东西。回顾历史总会有新的收获。以下三点是我的感受。
一、约法三章的精神是抓住重点。
自古以来,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复杂的事物中迅速抓住要领,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
凡事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这基本上是我们现代人做事的基本功。
大纲是这么说的。一张凌乱的渔网,你只需要找到并抓住渔网的主绳,单手提起。
秦末那么多严刑峻法,刘邦提到的无非三件事。为什么?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三点,所以说治理国家最后靠这三条刑法是不成立的。
通过指出最重要的事情,农民会知道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更容易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社会氛围。
总之经理知道怎么配合经理,所以这个事情好办。
勾勒就像抓住渔网的总绳。
第二,合同三章是人性化管理。
什么是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他所想,解他所忧。他会感恩,自然会用心做事。
首先,关于人性,人性喜欢简单明了。
想想吧。如果刘邦也准备一篇长篇大论,向农民们一个个宣布,会有人听他的吗?这和秦朝不一样吗?即使有人听他讲话,他也记不住一篇很长的讲话。
刘邦可以约法三章,化繁为简,便于农民记忆和相互说教,更容易实施。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点。一次会议发言最好不要超过三点,不能把布置的任务都抛在脑后。简单明了是人的天性。
简单且更舒适
其次,关于人性,想别人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大秦的严刑峻法下,人民官员不敢说错话,不敢读不换的书,不敢做不该做的事,因为没人知道这怎么就成了犯罪,让全国的臣民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惶恐不安。
正是有了这些思想,刘邦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获得了自由。自然的结果是他们赢得了人心。百姓甚至拿出牛羊,犒劳了刘邦。没有比民众支持更强大的长城。
员工工作懒散,总是大大咧咧,督促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为什么?因为管理者没有抓住员工的心!
第三,盟约第三章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灭火。
契约的三个章节,事先约定好的,也是我们现在使用这个习语最广泛的地方。什么事情,我们事先说好了的,到时候你要是犯了错误,我照章办事,你也无话可说。
这也是我们现代管理的重要一点。大多数不好的事情通常都是有征兆的,所以要善于发现这些点,防止进展缓慢,提前防止失控的场面。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我们犯错之后,一般都会找一个理由:你没说,我怎么知道我们做不到?
灭火比着火容易。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可以约法三章提前告知不可逾越的红线,下面的员工自然也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不至于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